张家界市武陵源区碳达峰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发布时间: 2025-03-18

浏览量:

字体:

打印

一、政策背景

1.1 政策背景

1)国际背景

气候变化已成为目前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国际社会一直在为减缓气候变化作出行动。自工业革命时期以来,温室气体浓度持续上升,全球平均气温也随之增加。为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可持续发展,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于1988年11月由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共同成立,致力于为决策者定期提供针对气候变化的科学理论基础、对未来风险和影响的评估、以及适应和减缓的可选方案。

2015年12月,达成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与会各方承诺控制并逐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确保至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不超过工业化前水平以上2℃,并向温升不超过1.5℃的目标努力。《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第二十九次会议(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24年11月11-22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这是一次推动气候危机应对行动的重要契机。随着全球气温屡创新高、极端天气事件让各地人民深受其害,本次会议汇集各国政府、企业和民间社会的领导人,并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决定性问题寻找具体的解决方案。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恶化,各国政府为了保护生活和生计,需要投入数万亿美元来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所以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重点讨论融资问题。本次会议也将是各国依照《巴黎协定》要求,展示其最新版国家气候行动计划的关键时刻。各国的行动计划应于2025年初提交,如果实施得当,它们有望将全球变暖幅度控制在比工业化前水平高1.5℃的范围内。同时,这些行动计划也能够成为推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投资计划。

全球碳中和进程从目标设置迈向执行时代。截至2024年5月,全球已有151个国家提出碳中和目标,其中120个国家以法律或政策文件的形式确立了目标的法律地位,86个国家提出了详细的碳中和路线图。

2)国内背景

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和排放国之一,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低碳发展领域和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十一五”期间,中国已经开始节能减排相关工作,早在2014年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利马会议高级别会议上,中美两国领导人发表了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国首次提出将努力争取在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将努力早日达峰,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提高到20%左右。在2015年巴黎世界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向世界作出承诺:“在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在2018年12月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政府积极响应《巴黎协定》,更新了2020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为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中国方案。

2020年9月的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全世界宣示我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并且承诺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0%~65%,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此次会议正式设立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愿景。此后,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超过10次在重大场合国际场合就“中国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

通过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重要会议多次提及国家达峰目标及碳中和愿景,彰显了碳达峰不仅是单一地区及单一企业的指标任务,也是中华民族及全球人民共同的愿景,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阶段,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行动及目标迫在眉睫。

目前绝大部分省市已发布碳达峰行动方案。坚持全省一盘棋,强化总体设计和统筹协调。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落实碳达峰碳中和任务,保证本行政区域内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目标实现。武陵源区作为张家界重要区域组成,积极深入贯彻落实湖南省、张家界市的双碳战略规划,在“十三五”、“十四五”期间推动区域综合实力增强的过程中,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因地制宜制定本行政区域的碳达峰行动方案,为实现省级、市级及其他区级的碳达峰起到示范作用。

1.2 项目目标

按照国家《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工作部署,结合地区“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湖南省及张家界市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十五五”主体思路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武陵源区当地资源禀赋、发展定位等,结合科学的模型测算工具及相关参数设定对碳达峰、中和目标和核心指标开展测算,范围涵盖农业、工业及建筑业、交通运输、服务业及其他、居民生活等全领域,结合武陵源区重大项目规划等,提出能源、节能循环、生态价值、产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全民参与等社会领域的碳达峰实施路径,并提出相关保障举措。

二、工作开展情况

2.1 项目研究内容

根据项目合同和业主的总体要求,综合项目目标,本项目拟分解为以下五个方面的研究内容开展武陵源区的碳达峰研究:

1. 调研并测算武陵源区碳排放基本信息及发展规划相关信息

根据《省级碳达峰行动方案编制指南》以及其他通用的国际温室气体核算标准,通过调研武陵源区近年来的能源生产与加工转换、农业、工业和建筑业、交通运输、服务业和其他以及居民生活六大领域的碳排放基本信息,汇总计算武陵源区的碳排放总量,摸清武陵源区的排放底数、发展现状和潜力;同时调研武陵源区在“十三五”期间减排成效、“十四五”减排计划、“十五五”发展规划相关信息等,预测未来几年的年度排放趋势。为武陵源区碳达峰方案编制提供数据基础。

2. 开展情景分析及碳达峰时间线推演测算

结合调研和测算的武陵源区碳排放基本信息和发展规划相关信息,梳理达峰模型需要的核心指标参数,通过适用的测算模型,开展达峰情景分析以及达峰时间线推算测算。同时,碳达峰时间的预测需要结合国家、省级、市级的目标制定。

3. 开展减排技术识别和可行性分析

在上述摸清排放底数的前提下,分析各个行业领域、各类型能源的排放占比,结合“十三五”期间减排取得的成效、“十四五”完成的减排成效、“十五五”制定的减排目标等,充分识别武陵源区的减排潜力,并开展减排技术的识别及可行性分析,为碳达峰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4. 制定碳达峰实施方案及相关保障措施

基于上述分析研究,并结合武陵源区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情况、自然环境等现状,研究制定武陵源区碳达峰实施方案及相关保障措施,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

5. 最终编制武陵源区碳达峰实施方案文本

编制武陵源区碳达峰实施方案技术文本,文本内容包含指导思想、工作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组织实施等几部分。

2.2 项目技术路线

根据项目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中化能科碳资产建议武陵源区的碳达峰方案技术路线规划分三步走,具体安排如下所示:

第一步,摸清底数。

摸清武陵源区的排放现状:通过调研、访谈等收集相关资料,全面梳理武陵源区的基本情况,包括经济、环境、能源、双碳战略、发展目标等,即明确区域的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现状、目标及相关政策,以及十三五期间重要生产和环境指标。并基于已有的基本资料,核算近年来武陵源区排放量,分析碳排放总量历史变化趋势。

识别二氧化碳排放主要驱动因素:参考历史排放变化趋势,结合本地区发展定位与进程、产业结构特征、能源资源禀赋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等,在不进行额外调整或开展强化行动的情况下,预测分析本区域未来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人口、能源需求及结构和重点领域碳排放,识别出本区域及重点领域与行业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及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确保能够体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后呈稳中有降的趋势。

分析政策和措施发展趋势及减排潜力:确定本区重点领域碳排放控制政策与行动的实施进展及主要问题,分析各类政策措施的减排效率、普及率或推广率的提升路径,研究提出实现达峰目标需要进一步强化或创新的重点政策与行动清单,在此基础上分析各类政策和措施减排潜力评估上述政策和措施对拉动投资、扩大就业、减少污染物排放可能带来的协同效应。

第二步,研判确定达峰目标。

研判排放趋势:基于武陵源区经济社会发展态势、重点领域排放特征等驱动因素及减排潜力,科学研判未来碳排放总量发展变化新常态。

确定达峰目标:基于对排放趋势的科学研判,结合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消费现状以及未来战略定位,综合考虑国家、省市关于开展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的有关要求,科学、合理地确定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的总体目标及阶段性目标,结合国家碳排放控制目标及分解落实机制相关要求,采用“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综合研判峰值目标。

第三步,实施路径。

明确达峰路径:识别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的重点领域及行业研究提出本地区达峰路径,并将峰值目标分解落实到重点领域及行业。将开展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工作相衔接。

强化政策行动:深入分析本地区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的基础和条件,研究提出实现达峰目标的政策与行动路线图,主要包括加快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低碳转型,推动建筑、交通运输、农业等领域低碳发展,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与转型等方面。

创新体制机制:围绕峰值目标,统筹协调碳排放控制与大气污染物减排,探索实施碳排放总量控制、行业碳排放标准、项目碳排放评价等相关制度。在国家、省级、市级的统筹部署下,积极推进区域内碳减排活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

2.3 工作进展

中化能科碳资产编制的武陵源区的碳达峰方案技术路线,自2022年12月底完成初稿编制,到目前已开展委办局走访、驻场调研等,并向发改局及相关单位开展三次汇报、三轮委办局征求意见。三次汇报分别为2022年12月底、2023年6月底、2024年10月底;三轮委办局征求意见分别为2023年1月、2023年9月、2024年11月底。中化能科已根据发改局意见、调研结果及各委办局意见完成达峰方案修订。

三、取得的成效

3.1 指标成效

根据LEAP模型预测:

1)“十四五”期间:到2025年,区域GDP总量约为62亿,碳排放总量为18.45万吨二氧化碳,能源消耗总量为4.16万吨标煤。

万元GDP能耗指标:到2025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的万元GDP能耗均下降,相比于2020年分别下降15%左右,2025年万元GDP能耗为0.067吨标煤/万元,相比于2020年下降19%。

万元GDP碳排放指标:到2025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的万元GDP碳排放下降,相比于2020年分别下降12.08%、15.48%及15.58%,2025年整体万元GDP碳排放为0.298吨二氧化碳/万元,相比于2020年下降20%。

2)“十五五”期间:2030年,区域GDP总量约为88.1亿,碳排放总量为20.18万吨,能源消耗总量为4.67万吨。

万元GDP能耗指标:到2030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的万元GDP能耗均下降,相比于2025年分别下降18%左右,2030年整体万元GDP能耗为0.053吨标煤/万元,相比于2025年下降21%。

万元GDP碳排放指标:2030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的万元GDP碳排放下降,相比于2025年分别下降19.44%、16.95%及18.59%,2030年整体万元GDP碳排放为0.229吨二氧化碳/万元,相比于2025年整体万元GDP碳排放能耗下降23%。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有序做好武陵源区碳达峰行动,根据《中共湖南省委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湖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和《张家界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结合武陵源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3.2 主要目标

“十四五”期间,区域能源结构逐步优化,各领域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高,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全面推进。到202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保持总体平稳状态,森林覆盖率不低于78%,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十五五”期间,进一步落实省、市发展战略和建设目标,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基本成型,低碳能源消费占比不断提升,零碳景区全面建成,循环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到203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森林覆盖率不低于79%,确保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

3.3 重点任务

将碳达峰的战略导向和目标要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在加强统筹谋划的同时,进一步聚焦重点举措、重点区域、重点行业以及重点主体,组织实施能源低碳发展行动、节能降碳循环增效行动、生态价值提升行动、产业低碳转型提质行动、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绿色低碳全民参与行动等“碳达峰七大行动”。

3.4 组织实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行动,紧盯目标任务,准确把握发展方向,全力以赴、扎实稳妥、科学有序的推进武陵源区碳达峰工作。成立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专班,对碳达峰相关工作进行整体部署和系统推进,统筹研究重要事项、制定重大政策。加强统筹协调,定期对各区和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调度,督促各项目标任务落实落细。

(二)严格考核评估

各有关部门要制定落实举措,将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年度考核范围。建立碳达峰考核制度,加强对碳达峰目标完成情况的评估、考核,并建立年度重点工作进展报告制度、中期跟踪评估机制,强化结果应用。对碳达峰工作成效突出的部门、单位、个人按规定给予表彰奖励,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部门依规依法实行原因追踪。科学评估低碳政策措施,及时调整完善相关目标、技术路径和工作任务,客观动态评估碳达峰工作成效。

(三)加强政策衔接

抓好政策前后衔接,加强政策落实跟踪监测。切实组织开展区、街道等各级关于国、省、市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及相关政策、规程、体系研究学习,深入分析上级政策内容细节,有机衔接省、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及区域相关发展规划,实施过程中加强工作细项落实,确保各级各项工作协调一致,保障实施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关文件:张家界市武陵源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张家界市武陵源区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